如何理解Linux的文件系统挂载点

内容纲要

对于大多数Linux初学者而言,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理解Linux文件系统的挂载点。

我们都知道,在一个硬盘上,我们通过分区把硬盘空间分成几块来使用,在这些分区上可以创建文件系统,而文件系统最终能被访问就需要挂载(mount)。

在传统Windows中,所有分区都被挂载为盘符,比如C:、D:、E:、F:,相当于每一个文件系统都是一个根节点。

1

而在Linux中,是以一个系统盘为根节点,而其他的文件系统都挂载在根节点下的目录中

2016-07-29 10-46-18屏幕截图

仅仅这样说可能对于大多数没接触过Linux的人而言难以理解,现在我们就在Windows中模拟一下Linux的文件系统挂载方式。

不知大家何曾想过,若Windows的26个盘符用完了怎么办?不仅仅是这些带着好奇心的用户想到了,当然,微软也想到了。

在Windows NT中,一种新的分区挂载方式出现,就是把分区作为文件夹挂载在NTFS文件系统中。

这样,原本在Windows应为根节点的分区就成了文件系统根节点中的一个子节点。

我们来到Windows的磁盘管理,查看当前的磁盘分区信息。

可以看到我这里有个256G的物理硬盘,还有一个1TB的虚拟硬盘。

2

这1TB的虚拟硬盘中,有个99M的ESP分区(当时用DiskGenius随便分的就忘了取消勾选了)。还有三个NTFS文件系统的数据分区。分别被挂载为D、E、F。

现在我们来使用Windows NT提供的另一种挂载方式,将这三个分区的文件系统挂载到C盘的文件夹中。

3

现在,我们所看到的只有一个C盘(网络驱动器请忽略),并且空间并没有扩大。

QQ截图20160729101540

但在C盘中出现了3个文件夹,分别对应之前的D、E、F盘的文件系统。当然这里也可以用其它的名称来命名这三个文件夹。

QQ截图20160729101553

看到这里,相信大家对Linux的目录挂载点有个基本的认识了吧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Back to Top